家蚕发生真菌病害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3-12-01 08:22:50
 

家蚕发生真菌病害的防治

关键词:家蚕;真菌病害;防治

 

真菌病害是家蚕饲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在多湿地区或多湿季节发生较多。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造成的损失高达10%左右,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的经济收入,同时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为防止僵病危害,确保蚕茧丰收,通过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提出蚕僵病的防止措施。

  1. 的家蚕发生真菌病害原因


  气象因素。在养蚕生产中,蚕室的温湿度对僵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直接关系。蚕室低矮通风不良或靠近水源等造成多湿条件时容易发生僵病。从季节来看,多雨季节发病较多,干燥季节较少。有的蚕农在外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调节室内高温多湿的环境。

   桑园害虫的交叉感染。家蚕真菌病的病原能广泛地侵染野外昆虫、桑园及其他作物的害虫。罹病昆虫的粪便、尸体将会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污染桑叶,随桑叶进入蚕室,成为蚕儿发生僵病的传染来源。部分蚕农放松桑园管理或不能及时有效消灭桑园害虫,给僵病的发生带来隐患。

  养蚕前消毒不到位。有的蚕农养蚕前不消毒;有的蚕农对蚕具只洗晒不消毒或只消毒不洗晒;有的蚕农使用消毒药剂不规范。养蚕前消毒不彻底。

  蚕期中消毒不规范。有的蚕农不能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方针。消毒意识淡薄,选择消毒药物不当,药剂的使用浓度掌握不准,还有的蚕农把不能混用的蚕座消毒药和添食药同时使用等等。

  蚕沙及病死蚕处理不当。有的蚕农防病意识极差,蚕沙乱倒乱放,病死蚕甚至不进行处理,乱丢乱扔,造成污染环境,病原随空气和饲养人员进入蚕室。

  2. 家蚕真菌病的防治对策

  调节好蚕室蚕座温湿度。蚕室内要加强通风换气,调节好蚕室、蚕座温湿度。大蚕期要做好通风排湿、多撒干燥材料、勤除沙,加强蚕座的卫生工作。

  加强桑园管理。注重桑园管理,提高桑叶的质量,增强蚕的体质。一方面要施足肥料,并要多施有机肥,氮磷钾搭配施;另一方面要做好治虫工作,控制桑园虫害基数,防止交叉感染发病。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蚕桑从业人员养蚕防病知识的培训,使其对蚕病有充分的认识。以便能及时杜绝或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

  加强消毒防病。蚕期前十天要把准备养蚕的房屋及周围环境全面打扫一遍,清除墙壁上的浮丝、病死蚕的污迹、用过的旧草龙等所有垃圾,并用清水冲洗,擦亮门窗,促使养蚕环境清洁净化。在晴好天气的上午把养蚕用的蚕具拿到没有污染的河水中清洗或者用井水冲洗,洗好后放在清洁干净的水泥场上晒干备用。在全面打扫清洗结束后就可进行药剂消毒,用5%的新鲜石灰水泼洒蚕室的四周地面,用20%新鲜石灰浆粉刷。蚕室包括蚕具第一次用消特灵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等广普型蚕药进行消毒。消毒时要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并保持半小时湿润状态。第二次用优氯净3克/立方米烟雾剂熏蒸,做到气体消毒与液体消毒相结合。漂白粉消毒要在养蚕前7天结束。

  养蚕期间,要坚持做好常规消毒工作,减少真菌病原感染蚕儿的机会。一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养蚕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给桑,换鞋进蚕室,蚕室及周围环境用漂白粉液定期消毒。二要灵活使用“两把灰”(三七灰、新鲜石灰粉)在收蚁前用防病一号进行蚁体消毒后再喂叶。以后坚持在各龄起蚕、熟蚕易感染期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小蚕期用三七灰隔沙,大蚕期常用新鲜石灰粉,促使蚕座清洁干燥。三是发病后要及时处理,发现病弱蚕、僵蚕及时拾出深埋,切忌到处乱丢,蚕座中每天需撒二次防僵粉,直至控制,还可在桑叶食尽后,用优氯净1.5克 /立方米进行熏烟消毒30分钟,然后通风排烟,饲喂桑叶。

  养蚕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回山消毒,有效控制真菌病毒的扩散,净化养蚕环境。蚕茧售完后,养蚕及上蔟的地方先用1%漂白粉稀释液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使用过的方格蔟用微火清除废丝,再用2%福尔马林消毒。塑料折蔟可用2%漂白粉液浸渍消毒。旧草龙烧毁。蚕沙要集中堆放腐熟后作农田肥料使用,尽可能不作桑园施肥用

家蚕发生真菌病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