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保,一直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7-08-14 12:25:58
 

山东环保,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山东环保;一直在路上

今年上半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51.6%,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而这2.9个百分点的由来,是上半年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9.7%、10.4%、28.6%、2.6%。

仰望蓝天,心舒气朗。在环保人眼里,蓝天就是这样一串串专业数据,以及这些数据改善背后的机制、措施、努力。

遭遇挫折之后思考长效机制

大气生态补偿制度,是山东在全国的首创。2013年,山东环保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作为实施《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第一年,也即我省"蓝天梦"的起步之年,山东却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初次见识到了雾霾的威力,一年终了,结果却是"一年的污染反弹几乎抵消了前两年的治理成果"。也正是这样的挫折,促使山东环保去思考:究竟怎样才能稳定、长效地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2014年2月,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气质"考核、生态奖补迅速引起热议,当年带来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6.3%,引发全国多地效仿。截至今年上半年,省级财政已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8.04亿元,有关市累计上缴3849.5万元,全省空气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

最初,山东大气生态补偿办法侧重于改善,尤其是原本空气质量基础较差的内陆城市,通过建体系、明机制、强措施,实现了较大改观。今年,山东作出调整,不仅强调改善,还要促进胶东半岛城市群空气质量绝对水平的提升、打造山东沿海城市自由呼吸的"气质"名片。对于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省政府将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免除下一年度考核;各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相应标准的,也给予最高6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原本空气质量底子较好的沿海城市,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上半年"气质"考核结果出炉,日照市获得1698万元生态补偿资金,摘得17市之冠。紧随其后的莱芜、青岛、枣庄、济宁,获得省级奖补的数额都在1600万元以上。

这5市之中,既有最初开始实施生态奖补制度时一般认为改善空间不大的沿海城市,也不乏被认为因产业结构在"气质"改善上特别"吃亏"的城市。专业人士认为,通过"气质"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从当初考核时的"一枝独秀",到渐渐"群峰竞秀",是一种进步。

诸多创新举措在全国叫响

流域治理的"治用保"、环境监测的第三方运营等,都是山东环保在全国叫响的创新举措。

" 治用保"综合施策,曾被称为天下治污"第一难"的南四湖如今芦苇荡漾、碧波粼粼,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的顺利实施,也为我国北方地区流域环境治理探索出了一套模式。环境监测的第三方运营,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保障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去年,国家上收了所有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到2018年,还要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建立国家直管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这其实就是对山东创新的大面积复制。

启动生态损害赔偿工作试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更多创新在山东落地起效,环境保护和治理愈见章法。

环境持续向好趋势初步确立

在推动山东造纸行业蝶变之后,2016年,我省持续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和196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

截至去年底,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分别连续4年和14年同比改善。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32.7%、25%、50.7%、20.8%,从2013年开始的"跨越八年的蓝天梦想"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省控重点河流在2010年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2015年底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2016年,在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现场核查中,分别赢得"九连冠"和"七连冠"。截至今年7月底,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占比提升至59%,完成并超过年度目标3.6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占比保持在8.4%,完成并超过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有27个断面水质较基准年实现了类别的跃升。

一个月又一个月、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的数据通报和形势研判,显示着山东环境质量一步一个脚印、持续踏实改善的进程。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齐鲁大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也早已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省委省政府、各级各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共同努力,全省水、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趋势得以初步确立。

山东环保,一直在路上